时间:2023-02-16 18:25:15 | 浏览:2889
今年4月初,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刚一经面市就给了用户一个超大杯的惊喜:价格实惠、性能炸裂,激发了用户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热潮。紧接着,AMD推出了专为商用环境打造的锐龙PRO 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能为商务笔记本提供领先的性能和安全功能。而ThinkPad L14锐龙版正是其中一款——它兼具了ThinkPad品牌商务基因和锐龙PRO 4000高性能商用处理器。那么,在两者的“强强联合”之下,ThinkPad L14锐龙版的实际表现怎么样?下面奉上详细测试。
配置规格:
■屏幕:14英寸FHD IPS屏
■处理器:锐龙7 PRO 4750U(8/16,1.7GHz/4.1GHz)
■显卡:内置7核 Radeon Graphics集显
■内存:8GB DDR4 3200MHz,可扩展双内存插槽
■硬盘:512GB M.2 PCIe SSD
■网络:AX200 WiFi6无线+蓝牙
■左侧接口:USB3.0大口、HDMI、RJ-45网口、Type-C口(充电口)、扩展坞接口
■右侧接口:USB3.0大口、3.5mm复合音频口
■其他:指纹识别
■重量:1.68kg
参考价格:5399元
从锐龙PRO 4000处理器说起:高规格、安全性突出、支持全面
如果说今年移动平台的年度看点之一是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到来,那么,商务本一大看点就是锐龙PRO 4000系列处理器的登场——该系列产品的到来,让商务本也全面进化了!
●先进制程+高规格带来强劲性能。相比上一代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全新的锐龙PRO 4000系列处理器不仅采用了先进的7nm制程工艺、Zen2架构,而且规格暴涨,从上一代的最高4核8线程提升到了8核16线程,在移动平台中处于领先地位。制程工艺、规格、频率的全面提升,带来了超过2倍的多核性能增长,单核性能也具有明显提升。锐龙PRO 4750U还具有多线程功能, 8核16线程的强大规格,达到了目前移动平台的旗舰级别,多核性能表现非常强劲。先进制程带来的优势还体现在功耗和续航上,以锐龙7 PRO 4750U为例,每瓦性能达到了上代产品的两倍,并且更加节能,续航更长。
●锐龙PRO系列处理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和业务稳定性。隶属于锐龙PRO系列的锐龙7 4750U具备PRO处理器独有的全系统内存加密技术,可对系统内存进行实时加密,保护数据安全和身份安全。此外,锐龙PRO系列处理器还具备基于开放式标准、跨 CPU 的全面管理功能,支持通过Microsoft Endpoint Manager提供灵活集成的云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跨整个企业配置、部署、管理和帮助保护端点和应用。而在服务支持方面,AMD 锐龙 PRO处理器具备企业级品质保证,支持18个月的软件稳定周期和计划24个月的供货周期。
下面,我们看看ThinkPad L14锐龙版的性能实战。
处理器性能测试:8核锐龙7 PRO 4750U,商务本里的巅峰高手
我们评测的ThinkPad L14锐龙版搭载的即是锐龙7 PRO 4750U,采用7nm制程工艺、Zen2架构,默认TDP 15W,最高加速频率4.1GHz,具备8核心16线程规格。从以往的测试来看,锐龙7 PRO 4750U在移动平台低功耗处理器中处于领先地位。当然,还是那句话,硬件规格只是纸面参数,实际性能释放才是真实性能,我们以实战数据论“高手”。
▲Cinebench R15测试,ThinkPad L14锐龙版的多核分数为1471cb,单核分数为183cb。在该项测试中,超过了竞争对手6核12线程的标压i7 10750H,其多核参考成绩1346cb;也远超4核8线程的i7 10510U(以该处理器作为参考,是因为商务机硬件更新换代慢,不少机型搭载的还是第十代酷睿U处理器),后者性能释放不错的多核成绩大概为750cb,单核191cb。锐龙7 PRO 4750U的多核性能领先幅度约为96%。
▲测试时间较长的Cinebench R20,更能考查其较长时间里的性能表现。ThinkPad L14锐龙版的多核分数为3382pts,单核分数为474pts。同样的,作为参考,6核12线程标压i7 10750H的多核成绩为2784pts。性能释放不错的4核8线程i7 10510U的多核成绩约在1700pts,单核成绩473pts。锐龙7 PRO 4750U的多核性能领先约为99%。
▲CPU-Z也是大家经常使用的处理器基准测试工具,这项测试主要看爆发性能。测试来看,ThinkPad L14锐龙版的多核分数为4347,单核分数509。作为参考,性能释放较好的i7 10510U的多核性能一般在2500左右,单核性能大概是520。锐龙7 PRO 4750U的多核性能领先幅度约73%。
从以上几项基准测试来看,锐龙7 PRO 4750U这颗低功耗处理器的多核性能已经超过了i7 10750H,足以和标压6核12线程H处理器一较高下,并且大幅度领先i7 10510U。所以,针对多任务/重度任务需求的商务办公用户,具备8核16线程规格的锐龙7 PRO 4750U更胜一筹。下面看看持续较长时间的应用测试,以考查ThinkPad L14锐龙版在较长时间高负载下的情况。
针对低功耗处理器机型,一般我们测试的项目为Blender渲染测试。该项测试持续时间适中,符合轻便机型的用途。测试中,ThinkPad L14锐龙版总耗时为5分49秒,也就是349秒。
这个成绩咋样?牛叔给几个参考成绩供大家对比:跑26W的8核16线程锐龙7 4800U处理器是329秒;跑50W的6核12线程i7 10750H处理器是393秒;而第十代酷睿4核8线程i7 U处理器一般需要600秒以上。由此可见,在时间较长的全核高负载渲染测试中,锐龙7 PRO 4750U也完全不虚,超越了竞争对手的6核H处理器,至于4核低功耗处理器,就更不是对手了。
处理器性能测试小结:结合基准测试和应用测试来看,ThinkPad L14锐龙版搭载的锐龙7 PRO 4750U性能很不错,性能实测超过了45W的6核12线程的标压H处理器,遥遥领先4核8线程低功耗处理器——7nm制程、Zen2架构和8核16线程的强大规格的确给力,让商务本有了超越游戏本处理器的性能。
图形性能测试:满足轻度网游需求
锐龙7 PRO 4750U内置7核 AMD Radeon Graphics GPU,显卡频率1600MHz。之前牛叔测试过同款处理器,其性能表现和大家熟悉的轻便本独显MX250在同一个水平。
▲3DMark Time Spy基准测试,锐龙7 PRO 4750U显卡得分为720——注意,由于测试机为标配8GB内存款(预留内存插槽可升级),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发挥集显的性能。牛叔在这里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同规格集显的锐龙7 4800H单通道内存测试成绩为735,双通道内存为1085。
▲FF15基准测试,FHD默认画质,综合分数为1148。同样的,双通道内存下参考成绩是1786。
游戏实测方面,考虑到ThinkPad L14锐龙版是一款轻便商务机型,牛叔选择的是热门网游《英雄联盟》来考查实战表现。实战来看,FHD下最高画质运行《英雄联盟》很轻松。如截图所示,ThinkPad L14锐龙版的处理器封装功耗几乎全程保持在22W左右,频率能达到4.2GHz,显卡频率为1600MHz,帧速实时帧速73fps,整局的平均帧速为83fps——再一次提醒大家,该机是单通道内存,如果是双通道内存,游戏表现会更好一些。
考机和温度测试:单考30分约22W,风扇噪声低,C面温度不高
在室温约20℃时,对ThinkPad L14锐龙版进行考机测试。测试项目为在Aida64中单考FPU,测试刚开始时,锐龙7 PRO 4750U最高可以跑到30W左右,之后稳定在22W附近,45分钟之后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处理器封装功耗约22W,全核频率约为2.75GHz,温度为80℃——考机时能达到22W,而且是一颗高规格的8核16线程处理器,这样的表现对于一款商务本来说,算的上是比较强力的性能释放了。另外内核温度也不算高,考机时最高在80℃左右。
表面温度和噪声:相对于考机时的内核温度,商务本用户更加看重高负载下的C面温度,直接影响使用体验。而令人意外和惊喜的是,该机的隔热做得相当好:考机45分钟时C面的热成像图如下所示:热量集中在机身中部,最高温度约40℃,W、A按键区域在36℃附近,腕托和触控板位置就更低了,基本不超过30℃。总体上来说,操控区域基本没什么热感,中部有一些热感但不明显。
ThinkPad L14锐龙版考机时的风扇噪声也很低,在比较嘈杂的办公室几乎听不到该机的风扇噪声。在安静的环境中,实测考机时的键盘上方风扇噪声在40dBA左右,这意味着只有将耳朵贴近键盘时才能听到细微的声音,实际使用时基本听不到风扇噪声。
单风扇双热管散热,预留一个内存插槽,接口有保护设计
机身设计和细节配置:接口丰富,键盘手感不错
ThinkPad L14锐龙版属于ThinkPad L系列,L系列商务本是ThinkPad专为大客户打造的产品,机身通过了多项军标测试,坚固性不错,接口等地方都有限位保护设计,键盘支持防泼溅,摄像头有物理挡板。ThinkPad L14与锐龙7 PRO 4750U的结合,就是妥妥的“内外兼修”了,多方面为商务用户提供可靠性保障。
经典的ThinkPad红黑配色设计,造型方正适合商务环境,边框略宽
接口方面,ThinkPad L14锐龙版提供了两个USB3.2 Gen1接口(左右各一个),一个HDMI视频口,一个全功能Type-C口,一个扩展坞口,支持CS18专业扩展坞(同时也支持Type-C设备)。另外还保留了RJ-45有线网口。该机采用的是双内存插槽,都可以自行升级,最高可以支持到64GB。ThinkPad L14锐龙版的键盘手感不错,这也是传统商务本的一贯优势。其采用的是弧面凹陷键盘,两级白色背光效果,手感明显强于普通家用本。
键盘手感出色,这也是很多办公人员选择ThinkPad的原因
该机的电池容量不大,为45Wh,实测在60%屏幕亮度、60%音量设置,利用自带浏览器,在线循环播放B站1080P视频《航拍中国》(关闭弹幕),3个小时之后剩余电量为60%,由此推测该机视频播放续航约为7小时。屏幕为FHD普通色域IPS屏,从参数上来看稍显遗憾,但使用体验来看,亮度较高,显示也比较细腻。
评测款SSD为SN730,速度不错
结语:8核锐龙PRO处理器加持,一台强劲可靠的商务本
ThinkPad L14锐龙版有两大看点,其一是搭载了锐龙7 PRO 4750U处理器,性能极为强劲且安全性和可靠性突出,并且具备低温低噪声的使用体验。其二是机身坚固,键盘手感不错,尤其适合经常文字输入的用户。对于商务人士和企业采购用户,ThinkPad L14锐龙版称得上是一款经典再进化的机型。
TravelMate,中文直译过来就是“旅伴”,旅途中的伙伴。我一直觉得这是讨巧且直观的命名方式,只要看到这个名字基本就能想象出这是一台什么样的机型:便携、稳定、续航久。除了名字之外,这种直观、简洁的理念也延续到了TravelMate的产品
作为商务本市场中的标杆,ThinkPad品牌发展至今产品布局已经非常丰富,其中定位于旗舰级的X1系列当属高端商务人士的首选,目前X1 系列已经延伸出了Carbon、Yoga、Nano、Fold等产品线;而就在刚刚结束的ThinkPad春季新
今年4月初,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刚一经面市就给了用户一个超大杯的惊喜:价格实惠、性能炸裂,激发了用户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热潮。紧接着,AMD推出了专为商用环境打造的锐龙PRO 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能为商务笔记本提供领先的
商务本是为办公场景而设计的品类,相比于轻薄本和游戏本,往往有以下特点:更高的稳定性、更好的数据安全性、更强力的隐私防护、更强的续航能力、更好的接口拓展性、更出色的键盘输入体验等,以满足企业及个人用户重度办公时的痛点需求。而在传统的印象中,大
每年Thinkpad都会更新旗下的“扛把子”轻薄本X1 Carbon,今年也不例外。从2012年采用碳纤维A面+纯固态存储,到2014年的“类Touchbar”设计,再到2015年的2K屏机型,一直到如今2019最新款,新X1 Carbon
商用本的极致轻薄化设计不同于智能手机经历过的“军备竞赛”,厂商在追求轻薄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续航、机身强度等其他重要属性,诸如惠普战系列产品就拥有长续航以及坚固机身,得到了无数商务用户的肯定,随着惠普战X高端翻转商务本的发布,迅速吸引了业内外人
对于专业商务人群来说,产品便携性和移动性对他们越来越重要。因此,一台小尺寸机身的专业商务笔记本目前拥有越来越清晰的市场,我们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ThinkPad A275就是这样一台12.5英寸的便携商务笔记本。· 机身小巧便携性优越却能坚固
【前言】:一款好的商务笔记本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近些年,随着笔记本愈发轻薄,许多品牌开始标榜轻薄本具有了商务属性。似乎只要轻薄便携,就能应对商务场景,但实际上「轻薄只是商务本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生产力、可靠性及安全性。首先,「生产力」包含
随着英特尔在低电压处理器上的持续发力,商务笔记本无论在续航上还是性能上都相比多年以前有了显著的进步,以往的商务本想要保证性能的话都无法拥有纤薄的体型,反之那些外观轻薄的产品性能会很羸弱。现在的商务本已经能够在这两者上面取得平衡,简单高效的移
选购高端商务本产品的用户对于品质都有较高的追求,除了流畅的操作体验外,使用时的舒适度、外形设计的专业度等软实力也是非常受重视的。那么现在都有哪些品质出色的高端商务本产品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六款,一起来看一看。ThinkPad X1 Carb
收到H3CBook Ultra 14T进行评测,我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此前也接触过H3C所推出的笔记本产品,但其主要面向B端市场,鲜少出现在普通消费者视野里;喜的是,这次H3CBook Ultra 14T这款产品从外包装开始,就给了无限的惊
在商务笔记本电脑领域,有着“小黑”之称的ThinkPad经典设计和品质,一直都是商务本的标杆,尽管在这些年也推出了一些分支型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外观品质还是硬件性能,都始终在线。另一方面,市场在变化,用户以及需求也在变化,如何在纷
去年,荣耀首款旗舰级的商务本—第一代荣耀MagicBook V 14的发布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在拥有比主流轻薄本更优秀的做工设计、性能释放和续航表现的基础上,带来了许多更智慧、更人性化的体验,成为PC市场中一股强劲的新势力。 此次我
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收紧,我们不难看出,拓宽产品线已经成为了今天各大数码品牌的核心策略之一,尤其是各种跨界的尝试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手机厂商,就不断朝着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PC笔记本,甚至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延伸。作为手机行
在疫情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之下,用户对笔记本的需求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笔者最近跟一些地区的朋友聊天,也发现他们居家办公基本全天候在使用电脑,对电脑的性能、视频会议、接口等有了全新的需求。这种事情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比如最近知名数据调研机构